市总工会:抓实“四项建设”缔造幸福生活
本网讯 省市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启动以来,市总工会早行动、早部署、早推动,以省委、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为契机,以“建会建家·共同缔造”“四下基层·会会走到”活动为切入点,以“建组织、建队伍、建阵地、建机制”为抓手,推进工会42个试点与市、县级177个试点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引导职工群众朝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不懈努力,点燃了共同缔造试点扩面热潮。
抓实组织建设,织密“体系网”
全市工会持续推进“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先后制定出台“小三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参考标准和工会参与共同缔造“18条”,多措并举延伸工会组织体系,扩大组织的覆盖指数,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工会组织和219个共同缔造试点实现“两个100%”覆盖,各级试点共建立工会小组265个,新就业形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会实现新突破。
茅箭区在85个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逐一摸清基本情况和基本条件,全面推开居民小区(村民小组)建立工会小组,吸收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职工群众充实到工会小组建设队伍中来,成立工会小组63个,在人数较少的地方设工会联络员11名。
张湾区将3家试点村(社区)工会按照A档村(社区)标准规范建设,红卫街道石桥村工会将工会小组建到网格上,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网格内企业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围绕村级环境卫生治理、矛盾调解、群众文化活动等共谋共建。
武当山特区在试点龙王沟村把辖区师傅的山精品民宿和新京武武术学校职工全部纳入村工会联合会,发展会员80余人。
郧阳区在试点严格按照“建会即建家”流程,作到工会组织建设标准化,村(社区)工会服务普惠化、精准化,工会权益维护、技能提升、生活帮扶等职能职责在基层工会逐步完善。
抓实队伍建设,画好“同心圆”
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把各方面、各层级、各领域的力量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聚“散沙”成“高塔”,汇“点线”成“方圆”,因地制宜成立职工或劳模志愿服务队250个,推动试点“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
市总工会在郑家沟社区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工会带动、代表参与的“1+3+10”(党支部书记+楼栋长、工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十大员”)小区治理骨干体系,让更多职工群众从“治理对象”变为“骨干力量”。
茅箭区以劳模精神引领风尚,以劳动精神激发干劲,以工匠精神凝聚力量,挖掘居民小区(村民小组)能人,整合服务资源,组建成立职工志愿者服务队37支,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伍1支,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发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劳模示范作用。
张湾区汉江路街道阳光社区推进阳光志愿服务建设,成立了以阳光之声合唱团、老年模特队、邻里互助对等10支职工志愿服务队,不断提高职工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丹江口市将共同缔造与扛牢守水护水政治责任紧密结合,组建以劳模工匠主导的职工志愿服务团队,发挥“能工巧匠理事会”“守水护水工人先锋号志愿服务协会”作用,以身示范开展活动102次,讲事迹、讲经验,讲技术,影响带动更多职工群众踊跃参与“共同缔造”活动。
抓实阵地建设,多做“暖心事”
小阵地释放大作用,全市工会深化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在县、市级共同缔造试点打造职工书屋、工会驿站、工会爱心托管班等服务阵地281个,以服务的走“心”走实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市总工会牵头落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主城区全力推进建设103家“城市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以点带面打造深化“共同缔造3.0”版;持续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提质扩面,全市共建成并上图工会驿站164家,动态评定3星级以上工会驿站135家。
竹山县整合资源,工会牵头组织、县直单位“聚智汇策、出资出力”,把“工会驿站、零工驿站、环卫驿站、青年之家”等多站融合、品牌合一,创建标准化驿站29家,配备“空调、电视、冰箱、热水器、微波炉、充电器、沙发、桌椅、报刊、无线路由器”等“十个一”固定物资,形成一个站点“10+N”服务的运行模式。
房县城关镇北关社区将爱心驿站、子女托管中心、职工书屋、母婴室等“工”字元素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弥补工会阵地不足、建设场地限制短板,实现多层次、链条式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郧西县积极探索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途径、新举措,率先建成3家24小时“不打烊”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切实让关爱永不停歇。
十堰市、茅箭区、郧阳区开通“劳模工匠号”公交车、出租车等“实体阵地”“流动符号”,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闪耀在大街小巷。
抓实机制建设,共建“幸福家”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工会组织不断探索,建机制、强善治,让更对职工群众从中受益,画好共同缔造同心圆,共建职工群众“幸福家”。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市总工会坚持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2024年在全市工会开展“四下基层 会会走到”活动,出台工会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切实掌握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办好民生实事项目,解决好职工群众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当前各级工会干部594人参与走访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工会1322家,有效化解问题293个。高效推进“法院+检察+人社+司法+工会”劳动争议“一站式”联动协作机制,共筑职工合法权益堡垒。
竹溪县把“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融入党工共建工作体系,推动构建“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才共育”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工会“微”组织、职工服务“微”阵地,工会特色的“微”服务,不断拓宽参与共同缔造深度、广度、厚度。
丹江口市推动工会服务社区化、属地化,大坝街办集团新村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针对老年人、儿童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点单”“买单”服务机制,打造“共享之家”。全市工会深入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暨典型培育活动,让集体协商成为企业与职工凝心聚力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
十堰经开区围绕集体协商工作流程与实务、合同文本解读、省市级集体协商优秀案例交流座谈、劳动关系协调创建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目前全市百人以上建会企业217家,签订集体合同194家,集体合同建制率89%,覆盖职工58371人。
相关阅读
- 2023-08-15
- 2023-08-18
- 2024-04-15
- 2024-04-22
- 2023-04-28
- 2023-11-08